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康复方法
一、牵伸膝关节。屈曲<60°时,仰卧位,充分固定骨折部位,大腿下方使用屈膝牵引架,小腿前下方加沙袋,重量0.5—3kg,牵引从10min逐渐延长至30min,以患者忍受度为准;屈膝>60°时,进行俯卧位滑轮牵引,重量3-10kg ,牵引从10min逐渐延长至20min.以患者忍受度为准;屈膝>90°时,滑轮牵引的同时,鼓励患者取跪位,利用臀部压向足跟方向,从开始间断用力到持续用力,时间10-30min。有条件的患者可使用股四头肌训练椅进行牵引。
二、物理方法。可根据粘连和肿胀程度选用等幅中频电疗、红外线照射、蜡疗,在没有金属内固定的情况下可选用超短波等。
三、推拿方法:在物理因子调理后进行,先以轻手法揉、摩、滚、推患肢大腿、小腿及膝关节周围软组织10-15min,使患肢膝关节有微微发热和酸胀的感觉,继而则捏揉股四头肌下半部3-5min,使肌肉肌腱充分松弛,患肢放松。1次/d。
四、膝关节松动术:作用于膝关节以缓解关节疼痛、增加关节活动范围、促进本体感觉。松动20-30min/次.1次/d。开始用I、Ⅱ级松动手法,以后随着膝节功能的恢复和骨折的愈合改用Ⅲ 、Ⅳ 级手法进行松动。
五、徒手牵拉技术。运用弹性牵拉和持续性牵拉相结合牵拉伸、屈膝肌群。将患膝牵张至轻中度疼痛,而且又不引起肌痉挛时,保持此状态2-3min,间歇1min,其间以一指禅手法放松牵张部位,再重复此手法3组。
六、肌力训练。在医生的帮助指导下主动训练。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嘱患者仰卧,医生在患者大腿后远端1/3处放置毛巾卷,用手托住患肢小腿后远端1/3处,嘱患者尽量向上抬高小腿,抬至一定高度维持3-10s,个数以患者感疲劳为度,2-3次/d。训练4周后可在小腿远端1/3处加沙袋做抗阻练习,重量根据患者情况由轻到重。4周后。采用仰卧位患侧直腿抬高0-15°和15-90°分段进行练习。病程在3个月以上者做抗阻练习、下蹲运动、半蹲转膝运动、患腿前屈弓箭步下蹲运动、上下楼梯运动等锻炼、骑功率自行车练习。每日2-3次,每次约30min。
七、站立训练和步态训练。患侧负重,双腿站立训练逐步转向单腿站立训练。重心转移及膝关节稳定性训练。步态训练早期进行扶杆原地踏步练习,但是足尖不离地面;然后再由原地踏步练习(此时足尖离开地面)过度到双拐步行练习;单拐步行练习,手杖步行练习:进而做徒手行走练习,并及时纠正患者的步长、步频、步速、骨盆旋转,医生同时帮助患者控制关键点,以促进患者恢复正常的步态。
八、心理调节:耐心向患者说明每一项训练的作用及不这样训练对患者将来的步态及躯干方面等的影响,充分调动患者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
九、佩戴膝关节支具。用膝关节支具一日反复多次地进行,能取得好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支具戴的时间过久会诱发疼痛,疼痛来自于对患者关节囊肌群的牵拉。早期应用可调式支具控制膝关节活动范围时一定要适度,不可过度追求ROM,以免造成新的损伤。